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认怂怕是有些晚了 (第3/8页)
壑,也找不到能像朱瞻壑那样只用一座京观就让瓦剌人安分了整整一年的人。 哪怕知道京观是对一个武将功勋最大的彰显,哪怕知道朝廷现在已经不禁止你筑京观了,哪怕知道现在的百姓也会对筑京观一事高声喝彩。 但大明的主流还是儒家,还是程朱理学。 别看现在的朱瞻壑风头无两,但如果程朱理学不亡,儒家的主流思想不变,百年之后,史书上在朱瞻壑这个篇幅上,一定会是通篇的批判。 功名利禄四个字,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易放下的。 若是以往,他朱棣还能够御驾亲征,但是现在…… 别说是御驾亲征了,自永乐八年的那次御驾亲征班师回朝之后,朱棣连北巡顺天都不敢了。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他就是大明的定海神针,一旦他离开应天,整个大明就会瞬间乱起来! 明面上的动作不会有多少,但暗地里的绝对不会少! 被朱瞻壑压了这么久,甚至就连领头的黄淮等人都折了进去,文臣哪里会甘心就这么眼下这口恶气? 所以,哪怕是朱棣早就知道朱瞻壑在休整素可泰,在准备从云南搬走,他也没有半分的动作,甚至连个话都没有。 因为他知道,他能镇得住现在,但不可能镇得住将来,等他百年之后,如果朱瞻壑还在云南,那势必会受到文官的反扑。 为此,就连派往云南和安南等地的官员他都是尽量选新出仕的新科士子,而不是那些已经被官场同化的老油子。 那些老油子已经忘记了他们当初的理想,忘记了为国为民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