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补习班 (第5/6页)
有交情。 虞松远遵照师命,来到唐响河镇中学,给五十多个孩子上语文和历史课,说好每月十五元工资。刚教了不到一个星期,已经随军远在福建的jiejie写信通知家里,已经请同学张羽联系好了,让他到县中学的补习班去报到,参加高考补习。 他欣喜若狂,马上辞退工作,带着行李和课本,赶赴县中报名。 交了学费,报名手续很快办完,但问题接着来了。校务处老师告知他,无法安排住宿。原来,补习班早已满额,根本没地方安排住,现在允许进的都是凭关系进来的插班性质的“走读生”,听课可以,但老师不负责改作业,学校不负责吃住。 玩笑开得有点大,这里离家十几公里,身上也只有几块钱,这学还怎么上? 县中高考复习班九月初就开学了,到虞松远来时,已经人满为患。原先六十余人的教室,挤进近百人。两个班,近二百名学生。恢复高考后,这条羊肠小道,已经成了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唯一的出路。 现在凭关系进来的“走读生”,都是全县大队书记以上的有头有脸人家的孩子,没有“背景”的虞松远绝对是个另类。校务处明确表态,虞松远是临时插进,属于旁听性质,听课只能坐最后一排,没有课桌。 英语教研组的张羽老师匆匆赶过来了,她与校务处一番唇枪舌箭,终于达成协议,先办入学手续,学校不负责安排住宿,其余与正常生享受同样待遇。 手续办完,上课铃也响了。张老师说:“你别愁,有地方住。我马上要上课,你先把东西放在传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