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六百八十章 八月秋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章 八月秋风 (第2/8页)

以汪中他们在出题的时候,就没想过多增加难度;反正科举就算通过了,后面还有一年的专业方向学习,北海镇也不靠四书五经治天下。

    给个堂堂正正的题目,老老实实答出来就好,主要目的是考校应试者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北海镇政策的理解程度。

    说实在的,四书的内容总量并不多,适合作为八股文题目的内容更是有限。如今在文教发达的地区,有条件且又用功的考生甚至可能将四书中所有最常被用作考题的内容全部掌握默诵。

    为什么说清代的童生试三关比考举人还难?

    假若一个普通人从六七岁开蒙读书的话,想通读四书,同时还要学习朱熹的各种批注,没有六七年的工夫很难做到;而五经就更长了,至少要七八年;此外还有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基本上一个20岁的读书人想要掌握以上内容,除了天才和超级学霸,很难做到。所以明白为什么清代随便一个秀才拿到后世都是妥妥的国学大师了吧?他们当个中文系教授都绰绰有余!当然了,捐生不在此列。….试问如今有哪个教授能通篇背诵四书五经的,甚至从中随便抽个题目就能写篇八股文?

    说白了,童生试是要通过考生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行文中的义理是否通顺,由此来选拔读书种子。

    另外童生考试的难度之二就是截搭题。从明代中期开始,四书里能用来出题的基本上都出过了,为了考查童生们的实力,并保证较低的录取率,考官们便玩起了花样,让无数考生遭受欲仙欲死的精神蹂躏。

    到了乾隆三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