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百一十一 夷人的委屈 (第4/4页)
么划分各家私田与农田,引水渠怎么建? 其次是因地块小,民众大多从事渔耕两业方得糊口,井田制却将庶民们困于耕田之上,不得从事他业。若遇荒年,还不能卖地逃荒?如此死板,怎能得人心? 第二桩委屈,便是一年到头无穷尽的徭役。 一般来说,除了该当的耕耘劳作,庶民的经常性义务无非是两种徭役:其一是开通沟洫,疏浚河道,修葺城堡要塞等邦国工程,其二是为大军充当辎重营脚夫或各种工匠。 然而,对于淮河流域的夷人部民来说,还有另外一项徭役是免不了的。那就是经随枣金道向成周与函谷关内的周王畿运送无数装满了铜料的牛车,一年到头连绵不绝。 这便罢了,因东夷部落自古以善冶铁制铜而著称,时不时的还有成周军营或洛邑官署的征发令,征调夷人部族中善冶铜的工匠去为王室铸造祭礼青铜器,或为军营铸造兵器。人一调去,只管饭,不发饷,家中老小饿死不管。 如果说井田制和徭役这两样委屈,慑于周王室的威严夷人们还可以咬牙硬咽下去的话,那么最后一样委屈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忍不下去的。那便是周边诸侯国对夷人部族青年男女的掠夺,这是要断他们的根呀! 最开始时,夷人部落偶有反叛之事,一旦战败,部族中的所有青年男女便会被周边诸侯国掳掠一空。湛兮若存的西周长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