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草原牧医[六零] 第329节 (第7/7页)
建草原研究所也成了个大难题。 因为地址一直未商定,草原研究所最初招收的草原、畜牧、农学、植物学等专业的十几个研究所实习学生暂归农科院西北畜牧兽医研究生代管,暂驻兰州。 研究的开展一定需要个各方面条件都能充足供应的环境,使研究员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 同时还需要有足够广阔的草原提供研究环境,要有比较成熟的后部支持——较好的后勤工作,充足的辅助人员,高配合度的本地牧民社员,良好的草原环境,足量的实验品(牧草、牲畜)等等。 无论是放在呼和浩特还是放在甘肃,总觉仍不够完美。 商讨建址的会议开了又开,总是无疾而终。 年后复工,草原研究所的建立也到了迫在眉睫之际,上面的任务总要落实,教授、老师和实习学生们必须尽快到位,分好研究室,开启工作——今年春天无论如何都得开建研究所了。 杜川生因为绿僵菌等研究成果而飞速跻身中农科学界顶尖人物行列,最近的许多会议都邀请了他出列。 农科院乔院长有意安排杜川生做草原研究所的所长,是以关于草原研究所的所有会议都点名杜川生必须参加,建所选址会议自然也少不了他在场。 在一群人拿着地图等文件又一次发表想法、各执己见时,杜川生忽然抬头望向院长: “我也提一个地方吧。” “嗯。”乔院长点点头,示意他讲一讲。 其他人也暂时放下手中文件,抬头齐望杜川生。 “绿僵菌的研究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边的呼色赫公社第七生产队完成的,呼盟草原局特派专员兼呼色赫公社兽医员林雪君在第七生产队支边,她这些年发表的文章都是在第七生产队完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