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年代博物馆穿七零 第1节 (第2/11页)
斤。 把笔夹在文件夹上,殷玉瑶一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一边扫了眼面前长长的玻璃柜,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算上今天新到的展品,这个展厅光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就高达二十万元。除此之外,各种六七十年代所用的各种票券种类高达上百种,每种都有厚厚的一摞,按照年份依次摆好。其中在当时人们最离不开的全国粮票居然突破了一万斤,也不知道老板这次又找了多少收藏家才买回来这么多“古董”。 没错,殷玉瑶就是这家私人开办的年代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别看这是一家私人博物馆,但在当地十分有人气,因为老板太会玩了:整座年代博物馆一共有七层,除了有各种时代特色的展厅以外,还有大大小小十来个模仿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商店,从“乡镇供销社”、“副食品店”到“大上海的商店”、“外贸商店”都应有尽有,里面的商品都是正常出售的,都是老板特意找各个厂家专门定制,无论是食品的包装还是衣服的风格布料都是按照那个年代来的,让人有一种置身于六七十年代的感觉。 此时正值暑假期间,很多学校都将社会实践基地选在这里,也有不少游客从外地特意赶过来的,一连一个多月博物馆的预约都是爆满状态,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游客。别说她们这些展厅的工作人员,就连餐厅的大爷大妈们都累的不行,在工作人员吃完早餐后,他们就得赶紧准备午饭,毕竟年代博物馆的特色食堂也是很多游客想体验的项目之一。 殷玉瑶把展厅的玻璃柜锁好,看着展柜里的一摞摞大团结、上万斤全国粮票、一摞摞的工业票rou票她脑海里不禁涌起个念头:要是带着这些玩意穿回七零年代,那不就发达了。 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