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不配 (第3/8页)
名的企业家,称得上门当户对。
谢博良从根上是赞同他们交往,只是并非现在。
他找到如愿,以长辈的角度请她慎重思考一下两人的未来。
大约是不要着眼于一时的小情小爱,往后的路还很长,出国求学对谢译更有助益之类的劝说。
全篇谈话下来不过二十分钟,没说什么重话。
句句合情,字字合理,只是希望她能改口,由原先的挽留变成支持。
再者,她正读高二,马上高三毕业后就可以申请国外的学校。
谢博良想当然。
不过短短一年罢了。
在漫长人生的大框架里,这仅是百分之一,渺小且微不足道。
这话放到任何人面前都不会造成什么毁灭前性伤害,偏偏如愿例外。
彼时的她已经患上了困扰许久的情绪病。
她藏得深,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包括谢译。
谢译对如愿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不是简简单单的男朋友角色,不是手拉手看电影的陪伴者,更不是下一秒说分手快乐的潇洒爱情。
他是她垂死挣扎的支点,是她赖以生存的原动力,是她掏空自己后仅剩的所有一切。
谢博良的话,俨然的一道死刑处决令,又像一个无情的审判者,决断着他们的爱情并不合格。
偏偏他说得恳切动情,让她连反驳都无从开口。
不想成为他人生的绊脚石,拖油瓶,阻碍者
所以如愿点头答应了,尽管她难过得快死掉。
胆小,脆弱,如履薄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