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82 (第4/4页)
对他们要求不高,‘信达雅’中,只求信即可。 翻译准确,不偏离原意,便已经很好。 这日,琴岛大学的翻译大家朱先生臂弯里挂着大衣,推门进来,就见需要他审阅的译稿堆了好几叠在桌子上,不禁有些意外:“怎么这么多?” 那边助教笑道:“翻译人才永远不够用,王先生急着培养呢。” 第三百四十四章 译稿 朱先生稳稳当当坐下,先喝一杯茶,平平气,才把稿子拿到眼前,照例是先看早放在案头的外国著作,再看译稿。 这些译稿的水平有限,至少在朱先生这样的翻译大家眼中,当做练习作品还好,却远不到能拿出去给别人读的程度。 但是他一点也不急躁。 很多如朱先生这样的大家,其实不大喜欢修改批阅初学者的作品,朱先生却还好,他性子沉稳,为人很是认真。 即便眼前这些东西放在他眼里都不算能看,但他还是将里面的谬误,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都一一挑出,每一份翻译稿件都审阅得非常仔细。 朱先生有语言天分,又是经济学家,而且还是文学大家,从事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已经经年累月,像这类稿子,他批改起来到也容易。 不过半日,稿子就改了七七八八。 朱先生活动了下肩胛骨,喝了两口茶就招呼助教把批阅完稿子给人家送回去。 “里头有一份示范稿,不是老张的,就是陈老的。他们大概拿错了,送到了我这儿。” “唔,你跟他们说,这份稿子我就先留下,回头给我儿子还有那俩不成器的徒弟看看。” 朱先生轻叹,“我儿子不喜欢我的译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