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我大宋,国泰民安 (第5/6页)
官员,包括百姓在内,都在按照杀官-造反-招安-做官-秋后算账的流程办事。 在这种情况下,让赵桓劝课什么农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用得着赵桓去劝?连地都没有的百姓用得着赵桓去劝? 想想都扯的赵桓蛋疼。 “劝课农桑自然是要劝课农桑的,不过,朕今年不打算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什么亲自躬耕之类的事情,朕也不打算做。毕竟,说的再好,也不如实实在在拿到手里的东西更让人放心,” 见朝堂众臣都是一脸懵逼的模样,赵桓直接就扔出来一颗大雷:“朕打算由内帑出钱,负责今年百姓春耕的种子,以后也不用还。” “官家三思!” 李纲觉得自己最近说这四个字的次数有点儿多,但是却又不得不说:“官家一片爱民之心,臣等自然知晓,若是天下万民得知此事,也必然感念万分。 可是,天下百姓何止千万,所需要种粮又何止万石?只怕国库都难以支撑,而官家先战汴京,后征太原,只怕内帑早已空虚……” “李卿不必再劝,朕意已决。” 之前赵吉翔留下的那一千多万钱还剩下不少,现在赵吉翔又从毫州跑了回来,手里带着的金银珠宝自然不在少数,赵桓一点儿都不心疼。 “此事由门下省草拟诏书,朕用印以后明发天下,由皇城司派人宣读,务必使百姓知朕劝课农桑之意。” 倒是恩科的事儿,诸卿回头还是要好好议一议,拿出个章程来给朕,如果没什么问题就加开一次恩科。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