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1节 (第6/6页)
带着孩子),从头租赁屋子支应过头一年生活了。 何况若是单身的女娘,原也可不独自租赁坊中屋舍,既昂贵又有些不安全。 如今京城周围的县、甚至村都有女校,识字的可以去试一试应聘老师或是后勤,哪怕不识字的女娘也可以去应为厨娘、洒扫、纺织校服等事。 再不济,哪怕学校中恰恰没有任何一个岗位(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往往都是缺人的),女校中也有教职工以及学生宿舍,落单的女娘也可以凭户籍去租一间【一难舍】,不但比神都中的房舍便宜,最要紧的还是安全。 之所以叫做【一难舍】,是因在房舍入口都写着一句话:人生在世,谁能不遇到一件难事? 也是取一个“每位女娘从这里搬走,都是渡过一难”的柳暗花明吉利之意。 因此杨小藜每次跟母亲说起,都道她真是极幸运的了:八岁时南市抄报铺的刘融副管事就告知上阳宫女校事,并最终说服她第一批进去读书。 而如今京中的小女娘们再想直接考进上阳宫主校,都不是难,而是不可能了。 在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读后,女校学生是呈指数式增长的。 上阳宫占地再大,也经不住洛阳是京城,人口众多。 以至于如今上阳宫女校内,就不再设下舍(初等班),而是将下舍开成数十座分校,散落在洛阳城数坊内,负责女娘们的启蒙教育。 成绩好考入中舍及上舍的女娘,才能再到上阳宫主校来念书。 但据杨小藜看着,以现在学生的增长速度,再过几年,只怕中舍都要挪出上阳宫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