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强大少爷_第32章 蝴蝶效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 蝴蝶效应 (第5/5页)

微言”入手。这其实就是赵祯自来的接地气理论,大抵模式就是此番王雱上交的东西,民以食为天当然是大义,但是在那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中,赵祯没见到王雱引经据典讲大道理,全是细节,全是逻辑。

    那些不文言的孩子话就是微言。但字里行间透处的就是民以食为天的大义。

    倒也不是说赵祯喜欢看错字和古怪的语法,只是平日看惯了满朝才子文棍的景秀文章了,那没什么出奇的,他们没错但也有点假大空。所以不是王雱写的太好,正因为他写的差却又写出了道理,这犹如让赵祯在吃腻了大鱼大rou时候、拿到了一杯清茶,略微苦涩却清新。

    所谓的耳目一新,全靠同行承托啊。老夫子们辛苦了。

    老太监觉得牛逼了,皇帝竟是下意识的,朝着王雱的模式去改革科考了。

    哎,也不知道那个不学有术的王雱为此要拉多少仇恨了。好在,皇帝也没把读书人们全部得罪,皇帝亲口说了,引经据典的那些、只要他们引用得出来,也算中品。中品当然就是中规中矩。但是想依靠这些中头甲的,往后怕是难了。

    就此,老太监多问了一句:“陛下,那么诸如王雱这种,无引经注疏,却只有微言大意的算得几品?”

    “姑且也算中品吧,哈哈,看来朝廷要热闹一阵子了,老夫子们一定会为此吵起来的,不过没事,朕觉得王雱是神通,当然可以封他神童。他们再可恶,也不至于追着一个小孩打对台吧。”赵祯笑着打了个喷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