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守卫类型研究计划(二) (第4/6页)
就没得比了。 这个类比应该比较简单易懂。 只是,尽管存在这种效应,但也是有限的,而且自重本身也是一个大问题,不然他也不会专门搞个山龙种来研究结构支撑的相关问题。 地行决定搞两个两栖,一个是水地两栖,一个是水空两栖。 水地两栖主打身体,研究什么样的身体结构同时适合陆地和水域。 不过,前世的两栖动物,本身就是一个过渡类群,往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现如今最成功的两栖动物,就是各种蛙类。 不过,他有一个想法。 就像前面提到的,两栖两栖,为什么叫两栖,最主要的就是呼吸器官,或者说...... 能量转化相关的器官。 如果,不需要氧气呢? 不说利用其他的物质,无氧运动或许就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无论氧气浓度够不够,都可以转化出身体能够利用的能量。 也就是说,这一支,除却身体流线方面的流体适应结构之外,还有研究呼吸和能量利用方式的任务。 水空两栖作为第四支,身体同样是重要因素,但结构上他考虑的方向是翅膀和尾巴。 翅膀主要是用来飞的,尾巴在飞行过程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但在水下,尾巴的作用和前肢相比,有时候要更重要。 他需要这方面的相关尝试。 可参考的,不是太多,各种钻水捕鱼的海鸟,还有能够从海里跃起,在离水面最高四五米飞行几百米的飞鱼之类的。 并且,就和前面的第三支一样,他也要考虑能量产生和利用的方式。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接近二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