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炮灰神童,带父爆红 第144节 (第4/6页)
一切缓缓道来。 “据说抗..战时期, 敌方试图炸毁澄江水坝, 然而战斗机飞了几个来回,却一无所获,最终只能恹恹离去。” “因为澄江堰, 没有水坝。” 治水治水,无非就四种方法。 一是建大坝,用大坝充当水龙头开关, 将一切挡于源头; 二为修水库,在山体处修建无数个小水库,化零为整, 大大减小技术难度; 三修建运河, 将澄江与其他江河相连, 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命运共同网”; 四排沙筑堤,年复一年,最终让这条大江化作地上悬河,彰显又一次“人定胜天”…… 但历史已经证明,如果用了以上任意一种方法,澄江堰都不可能存活两千年之久。 “‘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季知桢忍不住感叹,“天才的创举。” 用自然治自然,弯道是天然的“滤沙器”,在弯道的末端开凿一条运河,这就形成了“二八分沙”。 但古人认为,这样利用的还不够彻底,于是他们又在江心建小岛,流线型的小岛又一次起到了“二八分沙”的作用。 季知桢讲到这,停了停,沈年听得一愣一愣的,不仅感叹,“许多人还总觉得古代人笨,这不比大多数现代人聪明多了?” 要知道,近代以来,许多国家还是被狠狠地打击过几次后,才从“征服自然”的狂妄中清醒过来,重新去学习如何“顺应自然”。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竟然已经有了这样超前的思想。 【人类历史果然是个圈,其实我们跟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