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86章 十字军东征番(1) (第1/5页)
崇祯料定印度的五个半骑兵师在得到赏赐之后肯定会消极怠战,因为这次的赏赐属实有些多,多到能让人躺平。 但是崇祯并没有发电报提醒朱慈炯。 崇祯比谁都更清楚,提醒也没有用。 因为军规就是军规,上位者不能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这种事情,一旦发生了一次,就会有二次,然后三次…… 一次两次食言而肥,并不会动摇大明国本,但是三番五次的言而无信就必然会让大明皇室的信用等级降到冰点。 一旦失去明军将士的信任,老朱家的统治也就悬了。 所以,崇祯不会破这个例,也不会允许朱慈炯破例。 而且,崇祯也不介意出征印度的五个半骑兵师躺平。 就算这五个半骑兵师的11万将士要带着到手的巨额奖金回大明,甚至跑到江南置产购地再落户,崇祯也是乐见其成。 因为这可以极大的改变江南八府又一州的士绅构成。 大明思想领域的保守势力之所以如此强大,就是因为有江南八府一州的士绅基本盘,这些传统江南士绅大多都是程朱理学的铁杆忠粉,即便他们已经从这波工商业大发展的浪潮中吃到了红利,也仍旧死守着程朱理学不肯放下。 然而十几万携带着巨额财富的豪绅的涌入,却足以改变江南八府又一州的士绅构成,从根本上瓦解掉程朱理学的根基。 再一个,像这样一笔庞大的资本涌入江南,相当于对江南的工商业来一波大水漫灌,或许会导致一定的通货膨胀,但无疑也会推动经济大发展。 而事实也正如崇祯所预料的那样,当朱慈炯颁布出征印度的五个半骑兵师的赏赐后,十一万将军顿时间欢声雷动、兴奋不已。 但是当朱慈炯准备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