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 (第5/7页)

后卖粮换钱、以钱缴纳工籍丁税。

    若是粮贱,则情况又会反之,工籍纷纷转为农籍,哪怕事实上还在务工之人,也会拿工钱买粮、冒充农人纳粮。

    何况朝廷所需钱、粮各有定数,无论钱多粮贵,还是缺钱粮贱,都会导致朝廷周转不开、军粮军需俸禄都有可能影响。难道最后,还要闹到太祖朝以实物发饷,或是张居正时强行折色么?”

    不要以为古人就不知道“价格双轨制”的套利空间,会带来多大的趋之若鹜和混乱。

    明朝人是经历过明朝初年的钱荒、不得不以实物发饷的。也见识过张居正一条鞭法时,因为必须缴纳白银,导致百姓卖粮换银,粮价因踩踏性出货而变贱。

    史可法非常清楚,只要允许人民套利,最后肯定是jianian商和人民中相对jianian猾脑子活的人得利,而反应迟钝的笨拙良民受害,久而久之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作为传统道德规制下的纯儒,史可法痛恨一切的金融炒作套利空间,觉得只要新法引入了这样的因素,哪怕可以化繁为简,也会引入新的弊端。

    不过,朱树人听了他的担忧,却没有不快,他反而觉得,大明还是有实干之才的。

    他欣慰地点点头:“史阁老所言,切中其弊,可谓一心为公,孤自会无则加勉,尔等以后若是具体施行,也要时时警惕。

    不错,只要有工农负担轻重之别、有套利的空间,百姓便不免会生出换籍减负之心。所以,孤此法已经定下了两个保险:

    第一,便是刚才就说过的,虽然允许换籍,但也不是想换就换,每个人一辈子最多只能换一次。若是朝三暮四之徒,自然会被国法惩治。”

    朱树人率先点出,他要搞的新法,虽然看起来跟后世的“自由择业”有点类似,但实际上还是有门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