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 (第5/7页)

府的天目山,确实相对穷一些。

    在溧阳县,拥有田地少于每户五亩水田/十亩山田、旱田的百姓,将来也可以将应税面积视为五亩,而非其他平原地区的十亩。

    当然了,在每户五亩到十亩水田之间的中下农,也会按照实际拥有土地面积来纳粮。

    普通百姓并不知道朝廷这样改的深意。但朝廷的暗中宣传渠道,却是不遗余力在分析这个事儿的受益者。

    官府不好直接开口说“我们这是帮助工商业主增加廉价劳动力”,那朱树人就让自己的侧妃卞玉京,通过民间舆论渠道,出版各种段子唱本故事,宣讲其中的道理。

    朱树人在这些私下里的舆论战场上,用方子翎和卞玉京也是用得很顺手了,二十年前对付李自成的时候就在用她们了。

    只是如今方子翎已经有了正式官职,要掌管大明科学院的一部分行政管理工作,所以也就没精力再关心舆论宣传领域。

    毕竟方子翎将来要是入国史,那是得跟秦良玉一样入她本人的传的,而不是入什么《列女传》。

    所以那些不上台面的事儿,只好辛苦卞玉京一个人搞定了。

    卞玉京在这方面依然熟手,没过多久,应天府境内大部分县的豪绅工场主,都知道了朝廷的好意,因此哪怕是有功名之家经营工商、因为变法而多交了代役银,他们也依然选择了坚定拥护朝廷的变法。

    如此一来,还心存怨念的,也就只剩那些完全不涉猎工商业的有功名大地主了。

    ……

    第一年的试点,因为各方面都比较松弛,最终有惊无险,没有任何人敢跳出来明着反对。该缴的代役银和代役粮,基本上也都有足额收齐。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哪怕是传统朝廷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