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洞谋士_第21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第1/3页)

    第136章 燕国为盟主

    十月,山东诸国会于燕南稷丘。

    诸国君主盟誓之前,各国重臣先见了面,商讨哪国为盟主。

    在许多会盟中,谁为盟主甚至比盟誓本身还重要。盟主有赏罚之权,所谓 “亲亲、与大,赏共、罚否,所以为盟主也。”1主盟之国皆为强国,主盟之君即是霸主。如先前的齐桓、晋文便是在葵丘之会、践土之盟上确定了霸主之位。故而大国之间为争盟主之位,唇枪舌剑已是小事,兵戎相向的也不鲜见。

    这次会盟,若魏武侯还在,魏国既强,武侯又是有宿望的长辈,他便是无可争议的盟主。但如今的魏国因两公子争位,被韩赵围了国都,元气大伤,魏侯嵘又没有其父的威信声望,难以服众,因此当依附于魏的卫国之上卿公叔彬试探着提出以魏为盟主时,赵国相邦赵亭直言:“‘大国制义,以为盟主’,2今之魏侯初继位,德义未显,怕是不宜为此次会盟之盟主。”

    中山国使者道:“齐自来是山东大国,当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3在齐引领之下,诸国皆安。何妨依旧以齐为盟主?”

    宋使亦点头。

    韩国上卿阳予笑道:“难道我晋国为盟主的时候就少吗?”

    魏国太傅和赵国相邦都微笑。

    中山国使者不敢惹他们,行礼不再多言。

    山东诸国本便是齐系和晋系,一时相持。

    鲁相费原道:“燕对内仁德,对外亲睦,数次解救他国于危难之间,最合‘弭兵’之念,且此次会盟便是燕国提出的,鲁国愿奉燕为盟主。”说着对俞嬴郑重行了一礼。

    这“数次解救他国于危难之间”自然包括俞嬴当年在临淄时帮助鲁国抗齐的事。俞嬴是儒家弟子,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