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卷阅读15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4 (第3/4页)

 不但施行起来费事,技术含量较低,利润相对微薄,传出去还不甚体面。

    倘若以后被御史台翻出来说事,弹劾一个与民争利,那可麻烦不小。

    陆辞一边思索着,一边进了屋,漫不经心地翻动了几下被下仆精心整理摆放过的那些书册后,忽地眼前一亮。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何必专程东奔西跑,劳心劳力,眼前这不就有现成的摆着么?

    士人不论是教书卖书,皆被视为遵守儒者本业,最为体面的谋生手段。

    也不愁没有市场——托朝廷重文抑武,取士不问出身,又极大地放宽了参考条件的福,士人可是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况且学子念书,往好听里说是求知向学,修身齐家,而直白一些,就是为筹备科考,期盼登科入士。

    陆辞越想越觉可行。

    他在这几年准备科举时,就常常意外于辅助书目的缺乏和零散,最后为了学时方便一些 ,不得不自己收集资料,整理出一堆来,一同装订成册。

    在梳理资料时,陆辞不知不觉间,就将内容烂熟于心了。

    而相比起只能反复读着应考时必背的经典,独自练习诗赋和时文的其他士人,在陆辞身边的几位友人,更是或多或少地受了益处。

    易庶在应举前与陆辞私下里交往不多,钟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撇开这两人不论,单观受他影响最深的柳七和朱说的表现,可见效果不错。

    当然不能全归功于他整理的那几本辅导书,但从柳朱二人具对此赞不绝口的表现看来,作用肯定还是有那么一些的。

    放在士人云集的汴京城里,还会有什么比素来匮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