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50 (第2/4页)
‘通jianian’一案真相大白的那一刻起,就已消弭于无形了。 直至这场风波平息,远在延州的陆辞仍是不得而知——他的知心友人们默契地将此事瞒了下来,留待前线事毕,再做趣闻谈起。 陆辞也无暇与京中好友鸿雁传书,互诉雅趣:自郑戩卸任后,朝中并未任命旁人接替,而索性将空置的职事一分为三,分别由在关中平叛中立下大功的王韶、临路那表现出彩的招抚使陆辞、以及刘平兼领了。 本就为本路军务忙得不可开交的他,这下更是分身乏术。 在这场紧锣密鼓的漫长拉锯中,时光飞快流逝。 对身涉其中的将官们而言,似是晃眼功夫,而对供给军需愈发感到力不从心的寻常百姓和国库而言,则显得无比漫长。 距宋蕃盟军对夏辽发起战事的那日,竟已过去两年之久了。 而宋人之所以还未叫停,仍在支持的根本原因,也在于东西线齐头并进,接连不断地迎来大捷。 李元昊固然狂傲,然他确具枭雄之资。 在以声名狼藉的方式登上王位后,他不慌不忙,一方面与辽国联姻、积极修好,一方面则以强硬姿态对相对好欺的吐蕃与大宋。 在他的强势号召下,夏国几称得上是全民皆兵,兵力最盛时,竟可聚起四十万部曲。 在李元昊的设想中,这当是一支无往不利,所向披靡的雄兵。 只可惜事实却让人灰心沮丧:初迎唃厮啰的吐蕃,远比他所想象的要强大的多,蓄势已久的猛攻非但未能将其一举击溃,还让他颜面大失,损兵折将地逃了回来。 最叫他感到难以置信的是,素来软弱求和的宋人,竟会与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