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41 (第1/4页)
分功劳,也得归到他那封奏疏所勾勒出的美好愿景的头上。 在奏疏之中,郑戩先是点出环绕水洛旧城的二水西侧,有百里肥沃田地,更有十数西蕃、羌人部落、互不为属,亦未归顺于唃厮啰。 而他先前所遣使者,已成功说服酋长数人,他们皆愿献出质子,归顺朝廷——只要朝廷肯补官身、并派出宋人在此地筑城。 如此一来,岂不拥有了无需朝廷俸养、甚至不必提供马匹等珍贵物资,就可白得数万外族生员为兵? 更别提修筑水洛一城,不仅有利于周边家族,更有利于宋兵日后远或守备! 毕竟郑戩已先行一步,说服了数位酋长,这确凿证据摆着,加上那慷慨激昂的文字,顺利让包括官家在内的朝臣们点了头。 有外族主动归顺臣服,足彰天家威严、恩泽兼具,更可淡去不久前那场地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他们需作的,不过是许诺一些不痛不痒的官位出去,再修上一座城罢了。 在这一片狂热赞美中,唯有寇准与王曾始终冷静。 寇准对此提议,终究持不置可否的态度。 若水洛城当真如郑戩说的那般好修,为何一直迟迟未有人提过? 只是他更清楚,自己已多年未去边关为官,于当地战况局势一无所知,而身为该路长官的郑戩极力推行,他倘若贸然反对,不仅难以阻止此事,更称得上毫无凭据。 王曾亦抱持相似想法。 见官家还处于兴头上,急匆匆地就批示了郑戩的文书,一切被迅速推行下去…… 王曾耐心等了几天,终于在一日都堂议事时,他宛如无意地提起了陆辞的名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