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濮议之争篇(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濮议之争篇(上) (第2/7页)

、淡泊名利。他在进宫前曾有件事广为流传,给他竞选成功拉了很多印象分。那是他父亲刚死时,共8个儿子,分家产时,他什么都不要,最后勉强留下了条金腰带,价值50万贯。后来因某件事急着用钱,托人去变卖,结果那人一时疏忽,居然给弄丢了。那人吓坏了,跑来请罪,赵曙却一笑了之:丢了?那就算了…胸怀博大,潇洒磊落!可现在当上皇帝怎就这么多毛病了呢?

    之前的韩琦更没话说,战场、官场,哪一点都叫得响,人虽强硬了些,但从没小人过。但现在做出的这些事…

    面对现状,富弼做出一决定,他决心隐退!相信如仁宗在朝,他不会对韩琦退让,会决心对抗,韩琦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再怎么样,韩琦比的上当年的大契丹皇帝耶律宗真?于富弼而言,有什么好怕的?可惜现在已是英宗在位,皇帝和韩琦都己失去了理智!

    关于富弼的这决定,有人不同意。认为对恶势力的退让,也是对光明和公理的犯罪!但退让也是种勇气,富弼看清了赵曙和韩琦的真面目。离开,是对他本人、也是对当时朝局的最好选择!

    从去年冬天开始,富弼就以足疾抱病在家。并连上0余道奏章来辞官。宋英宗虽不许,但枢密院也不能没人主持大局。于是5月5日,宰相韩琦、曾公亮人暂兼枢密院公事。

    对于讨论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身份之事,翰林学士王珪等都不敢做这出头鸟。唯有天章阁待制、历史大师司马光,谈古论今上了一奏章。以大师的历史功底,这篇奏章应无可挑剔了?哪能呦!否则这‘英宗朝第一大事’未免也太简单了?当王珪在6月1日将司马光和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