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不行!我们也要给安家费! (第3/6页)
现在去了西海大学工作,肯定是想在新大学站稳脚跟,把以前积累的论文,一口气发表出来,有什么奇怪的? …… 第二天上午,十几个媒体记者到西海大学来做采访,他们有些担心采访被拒绝,早早的就堵在了教务的门口,还有的干脆扮学生进了校门。 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教务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把他们带到政务一楼的会议室,随后他们见到了副校长曲树生,宣传主任杨海燕,理学院院长栾海平以及科技处主任朱建荣等人。 大学的几个相关人员,决定正面接受采访,并召开简单的发布会。 杨海燕起身宣读了大学针对舆论的几个回应,“首先强调一下,王浩老师发表的是数学、计算机论文,每一篇的质量都非常高,有几篇论文,则是发表在核心期刊,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认可,不存在任何网上所说灌水、抄袭、编造等问题。” “第二,针对网络上说的学校特聘问题,各学院学科教研室的研究员,都是独立进行聘任的,学校,乃至于各学院,有权利聘任任何符合要求的青年学者。” 她说着抬起头,很直接的说道,“说白了,教研员,就只是学院内部的一个工作职位,只是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和教学职称评定没有关系,王浩老师被聘任后,教学职称仍然只是中级教员。” “不过,学校方面正考虑在学期结束后,申请给他提升为七级副教授。” 会议室几个记者听罢都惊了一下。 不解聘? 还提升? 杨海燕继续道,“有关网络舆论,以及那篇引起舆论的文章,我们已经做报警处理,后续会继续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西海大学以及王浩老师本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