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同人文推到秦皇汉武面前_第12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章 (第3/3页)

青一回到汴京,就埋头去查大宋累积的陈年旧案,一边查案一边想结合宋朝的情况写一本法医书籍,在大宋刑狱机构推广;

    武状元吕剑兰已经忙着去“调/教”自己的新属下,誓要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坚决不能让宋朝的弱兵再次出现;

    吕剑兰的爷爷,哦或者说兄长,吕建国,正忙着建立火器监,到处招纳工匠研发火器。

    赵意本人,除了总揽大局,还需要对城市进行改造。

    宋朝的商业贸易一直被人所称赞,大家提起宋朝都城,尤其是北宋都城汴京,首先想到的就是好一派繁华景象。

    尤其是宋人孟元老南迁到临安,写了《东京梦华录》,怀念汴京的昔日美好,更让人对汴京的繁华十分向往。

    但是繁华之下,却也有很大的风险。

    比如,火灾,和疫情。】

    “火灾怕什么,朝廷有设置望火楼和潜火队,能及时处理。”宋太宗时期,赵光义对天幕的说法不屑一顾。

    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城都有专设“望火楼”和“潜火队”来治火。

    每一个坊巷之中,隔三百来步设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在地势高的地方有砖砌的“望火楼”,楼上有人守望,是属于“古代版本的空中立体监测报警系统”。楼上有士兵日夜执勤,白天用旗帜作为信号,晚上则用灯火作为信号。

    望火楼下是潜火队的营房,这种军营称作“防隅”,数量大概有数十处,以南宋临安府为例,城内十四隅,城外九隅。

    潜火队规模达百余人,所配备的专业救火工具也有许多种:大小水桶、喷洒、麻搭、梯子、斧锯、火叉、绳索、铁锚儿等等。

    当然,这种军营的人数有限,万一遇到特大火灾,还是需要从城外直接调军队过来扑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