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_第七十五章 国防(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国防(三) (第2/4页)

研究所和负责协助和保卫这个研究所的安全部队。

    “45”研究所的这个名字,并不是研究所的序号。而是在建立研究所的时候。刘芾刚好45岁,就选了这个数字来小小的纪念一下。早在1905年,刘芾在台湾岛中部的深山里,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核研究所。当时负责这个研究所的是一位德裔和一位法裔的年轻物理学家。他们都是居里实验室里小有名气的年轻核物理专家。在被大卫用各种诱惑吸引到联邦研究所之后。这两个人可算是虎进深山、鱼跃大海了,凭借着联邦政府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刘芾提供的特别资助,他们逐渐网络了几十名各国研究人员。开始按照刘芾的要求,主要对金属铀的提纯、核裂变与核聚变等热核反应进行研究。

    在联邦政府占领了荷属东印度群岛之后,刘芾开始觉得把这样一个像定时炸弹一样的研究所放在联邦的重工业区安北省内有点不合适,虽然现在这个研究所并没有准备开发什么危险的项目,但是刘芾从心里觉得核研究的单位越偏僻越好,万一发生点什么事情,再后悔就晚了。另外,还考虑到安北省与英国人控制的区域在陆路上交界,危险系数还是有点大,于是,在1918年,又把这个研究所连同那支秘密部队,一起迁到了苏拉威西岛最南端的一个叫穆纳的小岛上,并且修建了深达上百米的地下实验室,对外谎称是“传染病预防处理部队”的驻地和研究所。

    要说这些秘密单位的研究人员也是挺苦的,平时大多藏在深山地洞中过像老鼠一样的日子,虽然联邦政府或者军方给予这些研究人员的待遇非常高,但是终归不像在城市中生活的那么舒服惬意,而且很多研究项目的危险性都非常大,稍不注意,就是人死屋塌的大事故,故而,这些实验室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