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平凡人的奋斗_第三十八章经济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总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经济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总结 (第4/10页)

 倍。rb的人均gnp从50 年代不及美国的1/10,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60%。这样的增长速度在rb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像国内哪年的情况?)

    如果说,在经济复兴时期的经济增长是以出口(“外需”、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特需”)为主导的增长,那么,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则是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即迅速增长的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数字上看,例如1969 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率(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高达27.3%,包括政府投资在内的投资率更是高达__35.3%。(像国内那个阶段?)

    当时,rb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在消费方面,都以美国作为样板,为此所需要的技术,也无需自己从头开发,只要把先进技术引进来,通过模仿、消化与改良,就能迅速使之产业化、产品化。由于竞相引进技术而导致了设备投资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投资呼唤投资”的热潮。通过设备投资热潮,在战争期间由发达国家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流进rb,使原有的产业设备一举更新,崛起了钢铁、合成纤维、石油化学、电子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也就是战后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的过程。(像不像那年的政府报告?)

    1960 年由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为rb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象征,使广大的民间企业受到鼓舞,其低利率政策则有力地刺激了民间投资的增长。迅速增长的投资促使生产设备日趋先进化、大型化:在钢铁业,最大高炉容量从1953 年不到1000 立方米扩大到 1964 年超过3000 立方米,1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