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迟到的感言,附登场人物介绍。 (第3/5页)
说句不谦让的话,我写战史能单独出版,我是写给别人抄的。但这没什么意义,单纯战史的受众太小了。 借助小说的形式,写一点明朝亡国时奋斗在大时代中的悲剧人物,让更多人知晓那些快要湮没的名字是本书目的之一。我写了许多许多与主要剧情无关的人物。他们是中国屹立到现在的脊梁。文中他们的对话,很多也来自历史记录。也许我是个泪点比较低的人,翻阅那些资料,将自己代入历史人物的环境,我不止一次潸然泪下。 写出这些人和事,不可避免会造成剧情分散。是的,我了解这个问题。我曾想过以POV来解决视角分散的问题,试了一下,无笔力无精力控制。《冰与火之歌》尚且被很多中国读者吐槽视角混乱,登场人物太多死得又快,网络小说估计更不支持POV了。 写文目的和网络小说存在一些难以调和的难点。两厢选择下,我牺牲了阅读感。实际写作中我用了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时间作为线索,按时间叙述各个战场,维持一点起码的连贯性。 网络小说是很多人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文中的一点线索和一个姓名让有心人看到了,也许他就会去查查相关资料,意味着又一个英雄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历史粉碎机》中,作者很随意地提到东江石城岛在甲申年依然有明军在坚守,东江镇并未全数损失。我为此查阅了很多档案,相关记载分散在诸如清实录、南明史、地方志中,浩如烟海,费了很多劲弄清这支最后东江军的下落。 希望《1640四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