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2节 (第2/5页)
让肃顺转交,这样他和皇帝之间也能有个迂回。 皇帝一开始也是高兴苏曳的懂事,这样他就不需要直接拒绝苏曳了。 开口让内务府拨款七十万两,然而口惠而不至。 就是想要让苏曳知难而退,好好在江西练兵,早日帮他剿灭发逆。 所以,当寿安公主邀请蒙古王公家眷的时候,皇帝也让人隐隐透露出口风,表示不支持苏曳办工厂。导致寿安公主找蒙古王公筹款铩羽而归。 本以为苏曳这下子应该知难而退了,却没有想到,苏曳发动了京城十几万普通民众。 最后,造成了一股巨大的风潮。 人人争先投资他的工厂,人人争先把银子借给他。 如此一来! 就算是苏曳带着十几万人的民意,裹挟朝廷了。 苏曳办工厂,就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京城十几万民众的事情了。 很多人一辈子积蓄都投入进去了。 这个时候,谁能叫停? 肃顺是绝对不可能做这个坏人的,唯一能叫停的只有他这个皇帝。 但是,皇帝也没有这个魄力。 所以他很不满苏曳,觉得对方在逼迫自己。 挟无数民意,逼迫他这个皇帝。 对于这个结果,苏曳当然是有预料的。 但是,政治上真正你我好我大家好,是不可能的。 想要做事,就一定会对立。 只能尽可能地缓和,不让这种对立变得激烈。 大太监增禄来到苏曳面前道:“阿哥,皇上说他乏了。” 苏曳道:“请公公转告皇上,臣马上就要离开京城返回江西了,还有重要的事情,务必来禀报,请皇上拨冗相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