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30 (第1/4页)
很难取, 究其根本原因, 是明太/祖给他儿子们各自定下了不同二十个字,子孙后代要按着辈分、顺序选一字, 然后其它按照金水木火土作为偏旁循环选名。 开始很不错。太/祖的孙子、重孙子报上名字就知道谁是太/祖哪个儿子那一支。可是随着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增加到上千人以后,金水木火土作为偏旁的字就有限到不够老朱家的儿孙们用了。 解决的办法也是有的, 宗室圈出了一些字义好的留给天子一脉,别的人开始还报到宗室取名, 后来各个王府干脆要了帝支那一脉保留的字, 咱们避开不用这些个字不就可以了?! 尽管如此, 到了大明二百多年后,不想与自己那一支祖宗重名, 但免不了犯了别人哪一支前辈的名, 就只能当做不知道了。 呵呵,大家都不容易啊。彼此谅解。 朱由校就被他儿子这一辈留下预留下来的名字囧的不得了。太子出生,宗室递上了朱慈燃, 这名字很好。朱由校当时是这么认为的。 可到了二皇子朱慈焴和三皇子朱慈炅的时候, 焴和炅,这两字认识的人就都不多了。朱由校囧囧地认了, 反正没人会叫皇子的名字不是。可等到太子登基的时候,朱由校发现,太子就应该用他弟弟的名字啊, 不论是焴还是炅都好,起码能让百姓顺当地使用燃烧这个词不是,不用避讳“燃”字啊。 皇后从太子开始拿笔写字以后, 就为宗室给皇子的取名,对天子抱怨过好多次宗室的权利。直到三皇子降生了,朱慈燃也受尽了燃字的笔画折磨,能把它写在与朱字同样大小的格子里,皇后才抱着三皇子改了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