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11 (第4/4页)
,儿孙们却不能还在船上卖命,多学点东西,混个更好的前程才是正经。 有了这念头,入学的名额就别提有多抢手了。如今赤旗帮也有数千人马,除了大小头目和那些烈士子女外,其他的聪明人也都削尖了脑袋,想把自家的娃儿送来进学。好在学堂有个年龄限制,只招收七至十五岁的孩童,而且年年都能有新生入学,这才让一些没有适龄儿女的歇了心思。 不过即便如此,这次的入学名额约莫也得有个一二百人,讲学的地方好办,只要改一改民居就成,教书先生可不能少了。教数算的账房早早就选了出来,赤旗帮还专门招了一批曾经教过书的秀才,等人都到齐了,直接圈在一起,来了一场笔试。 都是大老远跑来的,可是这群秀才谁也没想到,入学堂教书经历的不是面试,而是安排在了这么一个类似考场的地方。 看着面前摆放的笔墨,王秀才两手直冒汗,不住的偷瞧身旁。这一屋子,足有十六个书生打扮的男子,最老的怕不是五旬有余,最年轻的瞧着只有二十出头,有些还是熟面孔,估计都是临近县里跑来的教书先生。人未免也太多了,怎么都赶在一起了?唉,一个学堂又能招多少先生,这要是被挤掉了可怎么办? 王秀才的担忧不无道理,如今这世道,读书已经不是寻常人家的首选了。流民遍地,贼寇丛生,吃饱饭都难,哪还有闲钱交束脩?孩子稍大点也得赶出门做工,学点手艺也比识字来的划算。别说是这些平头百姓了,就算有心功名的读书人,如今也没几个惦念着赶考了。院试、乡试也就罢了,中了举难不成还要前往京城参加会试?这一路上有多少贼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