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13节 (第4/11页)
机会。如此冷落唐龙镇一众功臣,只怕西北将士更加畏缩。” 贾昌朝道:“此事我自有处置,你不必多言了。边疆大事,一切都应慎重。” 见吴育满面怒色,悻悻地回到自己案前,一边的新任参政文彦博道:“吴大参说的也有道理,边臣回京述职,依例当立即引见,让他们等在城外不好。枢府移文,欲让王凯两日后见驾,火山军知军也应当一起。不然,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贾昌朝道:“此事我再与枢府商议,你们不须议论。” 夏竦回朝任枢密使前不久,惯例是由昭文相兼任枢密使,贾昌朝刚刚辞去兼职不久。对于枢密院的事务,政事堂的其他几位宰执不好多说,文彦博叹口气,也不再说什么。 吴育和文彦博都是天圣五年进士,四十出头为执政,这个职位上是极为年轻的。此时的政事堂老中青结合,本该是有番作为的时候。可两位宰相贾昌朝固权,陈执中圆滑,却显得有些死气沉沉。吴育性子执拗,遇事敢言,为参政后跟贾昌朝冲突不断。文彦博为官谨慎,左右逢源,掀不起什么大浪。 另一边的枢密院,夏竦安坐,问一边的副使庞籍:“麟府路军马王凯和火山军知军杜中宵,到京城已有数日,在城外待旨。中书可有消息,安排他们什么时候引见?” 庞籍道:“贾昌相公言,待陕西路报回党项军情,再作处置。” 夏竦淡淡地道:“唐龙镇一战,河东路奏报极为详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近日河东路奏报,契丹西南面招讨司欲在开春之后,对党项用兵,哪里还有余力顾及什么唐龙镇?东府一再推托,让大将边臣待旨城外,与惯例不符,他们是怎么想的?” 庞籍拱手:“今日已移文,两日后王凯见驾,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