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63节 (第10/11页)

线前进的,后一个朝代必须比前一个朝代先进,最后一个朝代必须是古代史的巅峰。并由此,把中国历史,连成一条套进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加一个箭头。

    认识到了这一点,杜中宵便就明白,不能用前世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存一个暂时领先中国的西方,真实的历史没有被笔削,按照课本做只会死路一条。

    不管是均田制下的农村国有和集体经济形式的瓦解,还是宗族公社制度的长期存在,都不能因为原始社会也有公社制度,而把这种存在认为是造成中国后来落后西方的万恶之源。什么时候落后的,就要从那个时候找原因,不能把什么都推给祖宗。

    土地制度,终究是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反过来。即使在杜中宵前世,分田的土改,很快就过渡到了公社,又很快变成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很快变成了一家一户的单干。几十年间,土地制度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就连一家一户的单干,也很快就坚持不下去,重新寻找土地集中的制度。

    这个年代想着依靠一种土地制度,就能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不过是一种妄想。杜中宵真正要带给这个时代的,是发展工商业,让农民不断向工业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农民越过越好。同时发展工商业可以使农业的积累有投资的方向,不至于炒高土地价值,和高利贷横行。

    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不重要,只要不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就足够了。至于参照欧洲历史,机械的搞圈地运动,制造大农场主,人为加重底层人民的苦难,并称之为不得不为之恶,是不可取的。有后世的科学知识,知道社会前进的大方向,还要祸害这个时代的人民,这种事情杜中宵干不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