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4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6节 (第10/12页)

笑:“司理安心,只要本案料理明白,知州相公岂会对你坐视不理?不要说到富庶地方为官,一封荐书,升为京官也是寻常。”

    郑朋眼睛一亮,急忙举杯:“谢通判吉言!”

    说完,一饮而尽。

    新人新规矩,范仲淹提出来的改革措施,反应到吏治上面,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提升了对官员的道德要求。不只是科举,官员的升降也一样,强调保荐的作用。官员任满,有大臣保荐便升,无则展期。亳州的知州是韩亿,带资政殿大学士的重臣,这种制度下他的意见比以前重要多了。

    提起这些改革措施,杜中宵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高标准,严要求,从理论上讲,范仲淹的想法当然没错。若当官的人人都是正人君子,他们所引荐的也当然是君子,何愁天下不治?只是这种事情想想可以,现实中根本没有可行性,杜中宵的印象中历史就没有证明过这一点。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真君子伪君子,谁有火眼金睛能看清楚?此时开始的君子小人党争,在政治上实在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

    把这些事想明白了,杜中宵不再在这上面纠缠,不再乱想,一样与郑朋喝了一杯。

    又饮几杯酒,杜中宵才道:“通判,扬州王签判来的公文里面,提了一个柴节级,是州院里的一个虞侯。前些日子把他调来巡检寨听用,为防走漏风声,一直没有动他。此次收网,把与马蒙有关的一应人等全部收押,是不是也审一审他?”

    刘几摇头:“不急,此事暂且当作不知,让他做本职之事即可。郑司理,你找几个绝对信得过的吏人,与这个柴节级一起,看他行事,一一都记下来。等到事毕,看审出了哪些事情,再突然拿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