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3节 (第8/11页)

一起到永城去。”

    林建已经知道自己要随新来的推官去汴河,忙转身向杜中宵叉手唱诺。

    杜中宵看林建,身材极是强壮,浓眉大眼,身上不知多少力气,是个赳赳武夫,暗自点头。

    押运纲物是个苦难差事,一旦损耗,就由押官赔偿,多少人因此倾家荡产。这个林教头能够多次押运,想来是有些手段的。林建是本州衙前的教练使,故称教头,其实与教练无关。

    衙前源自晚唐五代,那时多是位高权重的武官,入宋之后成为公吏,但保留了原来的名称,所以很多名称听起来相当唬人,如兵马使、教练使、山河使等等。如若不知道的,一听来的是本州兵马使,很容易误认为是什么大人物,其实只是一个吏人而已。宋朝的官场上多用姓加官职互称,民间学着来,因为很多低级小吏名称源自前朝,反而比很多官员都更加威风,以致百姓称呼经常高过官员。甚至这些吏人还发有正式官告,其名称与官员的散官相同,以至公吏官称位比宰执,朱紫华贵,也是一景。

    都厅里人多眼杂,来来往往的都是各厅的公吏,处理各种公事。杜中宵与赵抃说了一会话,见他公务繁忙,不便打扰,便告辞离去。

    判官是州衙里最忙的人,很多知州不大理事,都是把州务交给判官。用杜中宵前世作比,这里就是本州的办公厅,判官身兼办公厅主任和秘书长,以及其他众多杂职。一州事务,几乎无所不与,都在他这里拟成初步意见,才交到知州和通判那里签署。做过了判官,对地方事务就熟悉无比。推官是判官的下属和后备,判官不视事,则由推官来主管都厅。

    辞别赵抃,杜中宵揉了揉额头,出了口气。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