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12节 (第6/12页)

世很多常见的食物,都是在这个时代成熟起来,饺子如此,面条、包子等等也是如此。不过吃法与后世不同,这个时代饺子最流行的是煎,其次是蒸,煮的多是馄饨,水煮饺子并不流行,最流行的是馄饨。因为历史上的宋室南渡,此时中原的饮食生活习惯,更多是与杜中宵前世的江南类似。比如房屋,包括皇宫,都是黛瓦白墙,并不是后来紫禁城大红大黄的风格。衣饰崇尚婉约,吃的也讲究精致。

    所谓谐音“交子”,不过是杜中宵依据后世的说法,随口一编而已。真正原因,是在北方天寒地冻的冬天,饺子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美食。这种边疆地方比不得京师,哪里奢侈到用麻油煎了做小吃。要让火山军成为这一带的中心,使蕃民人人向往,便就要从这些衣食住行的细节下手。

    在生活寒酸的时代,饺子吸引人的密诀,是里面肥瘦相间的馅料,煮熟后形成的独特口感。这个时代流行的口味,跟后世大鱼大rou吃惯了的时代大相径庭,比如素饺子、羊rou饺子,并不会受欢迎。今夜寨里的饺子,馅料便是精选的上好猪rou,加入葱、姜,又用了些焯过的白菜。此时的白菜名菘,还没有卷心的品种,不过终究是冬天难得的绿叶菜,这个季节吃起来格外新鲜。

    耶律不花吃了一个,眼睛一亮:“果然美味!不知里面是什么馅的?”

    杜中宵道:“精选的上好猪rou,细细剁做臊子,里面又加了一些蔬菜,才有此种味道。”

    耶律不花连连称赞,一连吃了好几个。契丹也大规模养猪,不过耶律不花大块rou吃得习惯,却很少吃得这么精细。特别是里面诸味齐全,是以前所没有尝过的。

    饺子这食物的好处,是皮和馅料准备起来麻烦,煮食却非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