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48节 (第4/12页)

水流过急,稍有意外就舟毁人亡。这一段黄河航运的损耗惊人,最少三成的船毁在河里。

    西北战起,为了向陕西路运送粮草,曾在南边人工开挖了运河,航运条件改善了一段时间。但由于黄河水泥沙含量过高,运河没几年便就淤寨,只能继续走人门。

    航运条件再艰难,三门白波也是到陕西路代价最低的物资运输方式。在这一段服役的纤夫,不下一万人。与汴河比起来,条件更加艰苦。

    河东路的大车流行起来,三门白波发运使很快便上奏,在黄河南岸整修道路,使用大车运货,废弃这一段的漕运。朝廷在河东路买了骡马,备了一千辆大车,在去年秋天开好道路。道路修通,原来的纤夫和船工便就没了用处,面临到了跟汴河纤夫相同的境遇。

    听旁边桌上三人义愤填膺地说着话,杜中宵不由想起来,历史上学过的时候,欧洲工业革命初起时机器代替了人力,农夫砸机器的故事。现在的纤夫闹事,可以说是在东方的翻版了。只是记不起来,历史上火车的铁轨刚刚铺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时候,有没有人去扒铁轨。

    不能怪纤夫愚昧,由于车船和大车的使用,他们确实面临到了生计问题。中书和枢密院,没有拉纤必要之后,只怕不会白白在他们身上耗费钱粮。这些人不是拿刀拿枪的禁军,最大的可能,是把他们的军号降格,钱粮减少。就如他们说的,跟在汴京歇冬的时候一样,只花禄米,克扣俸钱。

    三人一边喝酒,一边议论着将来的命运,越说越是觉得黯淡无光。

    一个道:“春天来了,汴河就要开冻。明知道今年不用我们拉纤了,却不见官府榜文,安排我们将来去处。如此对我们不闻不问,岂不让人心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