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第3/4页)
简单,但落地起来,非大厂工程师不可。鲁工,他行吗? 鲁工心头却是装着程一清的话。她刚说什么来着?她说,香港跟内地的制造业,都由低附加值产品起步,但不应当一直满足于劳动密集型。“食品生产算不上什么高精尖,但一样需要升级到数字化、自动化。无论这次自动化组装能不能成功,我希望工厂都能够趁机实现升级转型。” 茅厂喊了好几声,鲁工才回过神。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不借这个机会试,恐怕以后再来一次冲击,工厂就保不住了。”鲁工摘下眼镜,用衣服一角慢慢擦拭,才又慢慢戴上。 到这家港企前,鲁工跟茅厂是国营厂的同事。数年前,国营厂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最后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三年计划”中,被“抓大放小”,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 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他跟阿茅因技术过硬留了下来,但两人一商量,决定趁着年轻自寻出路,才来到这里。 茅厂说:“程总还有另一家工厂,实力不及我们,但如果我们不合作,他们应该会找另外那家。” 鲁工摆了摆手:“开发区那家?他们工程师不行的。” 茅厂说他守旧,又不是计划经济的年代了,人员都是流动的。只要有钱,不怕请不来人才。鲁工说,他们真的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