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幸福生活_分卷阅读2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 (第3/4页)

点放在嘴里, 原来这个白砂糖不好吃,有一股尿味,还辣的很。

    这个时代,物资实行统购统销,什么都得凭票,每个人一年发几尺布票,都不够做大人一个裤腿的,于是穿衣裳就成了问题,没有布票有钱你也买不到布,况且农村也没有钱,许多人家干一年还是队里的倒挂户。

    老赵家要不是祖上留了些家底,还有赵建国以前虽混,但也给他娘折腾了不少布票,油票,还不知过成啥样呢。村上有户人家前年过年实在没办法了,把他家一条带补丁的裤子拿去还换了2斤猪rou,2斤白面。

    从日本进口的化肥,装化肥的口袋是当时叫尼龙的一种白色化纤品,这种化纤品比较薄,质地柔软润滑。有人突发奇想把化肥口袋染成黑的或蓝的做成裤子,这裤子穿在身上轻飘飘的,还不容易打褶,所以大家你学我,我学你,于是化肥裤就相当流行了。

    进口化肥数量有限,化肥口袋就更少了,所以化肥口袋也成了稀罕物了,因此一般人拿不到,只有村社干部和供销社内部管理人员才能穿化肥口袋做的裤子,能穿上的都是干部,老百姓看一群干部穿化肥裤在村里招摇羡慕疾妒恨,就偏了顺口溜去嘲讽,发泄不满。

    顺口溜多的很,给你们说几个有意的吧。

    大干部,小干部前尿素,后日本,裤档夹着分比号。

    大干部,小干部,都穿尼龙裤,后面边屁股是日本制造,前面是尿素,裤档隐约可见含量75%。

    大干部,小干部,两条口袋拼成一条尼龙裤,染黑的,染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

    尼龙裤,抖微微,飘撒撒,人群一站多神气,不是干部也有人喊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