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第六十二章 结构调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结构调整 (第1/4页)

    因此当天胡卫东便中止了这些无用项目的生产,让兵工厂集中生产迫击炮弹、手榴弹和枪弹,其中尤以枪弹为重中之重,而主要生产化学品的“新厂”则全力生产炸药雷汞等必需的军工原料。而令兵工厂上下意外的是,被要求以最快速度生产的,竟然是毛瑟手枪弹的生产线。原来,一方面是在大别山消灭了几千别动队后,红八军团二十响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七千支,子弹的需要量自然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吴运铎通过数十天来的反复思考和数以百计的试验,终于成功地将原本9mm口径的边区造“冲锋枪”改为7.63mm,而可以使用在中国更为常见的毛瑟手枪弹,并在不增加造价和工时的前提下,顺便在几处细节上进行了改良(比如弹匣的位置改了,这样就不会因为顺手抓住弹匣导致射击时卡壳......),使其无论在精度上还是在可靠性上都有所提高,最难得的是,新枪型可以使用二十响盒子炮的弹匣(注1),这对减轻后勤压力无疑大有裨益,冲锋枪可是子弹大户,“边区造”冲锋枪的生产难度又低得令人发指......

    说起来也是万幸,巩县兵工厂大概是国内兵工厂中枪弹质量最好的一家了,早在十年前驳壳枪还没出现连发型号的时候,该厂就已经改造出了使用毛瑟手枪弹的冲锋枪“花机关”,由此也可以看出巩县兵工厂生产的毛瑟手枪弹质量之优异,要知道国内虽然稍大一点的兵工厂都能生产毛瑟手枪弹,但用于连发的二十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