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荥阳粮仓(上) (第4/5页)
,我们愿意投降!” 周延保微微一笑,“两位将军如果肯替楚军立下大功,我可以保举你们回家乡做郡司马。” 衣锦还乡从来都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不仅读书人,军队中官兵也一样......意外的水上遭遇使楚州水军改变了战术,周延保下令其中一名军官带领乔扮的楚军去管城县找刘家船行,同时改扮五十艘千石战船,一个时辰后,刘家一名东主被带回来,五十艘大船也已装扮好,便由另一名投降的军官率领,向荥阳粮仓驶去。 .......两更时分,五十艘插着刘记船行的千石船只渐渐地抵达了荥阳县码头,从荥阳县码头到仓库之间有一条长约三里的人工运河,运粮船可以直接到粮仓内的码头装粮卸粮。 自从齐军占领了荥阳粮仓内,为保护粮仓安全,便在运河上修建了三座生铁大船闸,两岸部署有重兵把守,光靠船只硬冲,根本就进不了粮仓腹地。 楚州水军本来是想打一场硬战,但遇到刘记船行的船队,他们便改变了战术。 这是一个机会,足以让周延保策划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五十艘刘记船行的大船缓缓驶进运河,靠近第一座船闸,大宁王朝的水军战船和民间的大船从外形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是战船有特殊的水军标志,以及全副武装的水军士兵,如果把这两样东西拿掉,再插上刘记船行的旗帜,站满刘记船行的伙计,那么千石大船就不再是战船,而是刘记船行的运粮船。 五十艘大船出现在鸿沟时,便引起了齐军的注意,上次楚军水师驶来,摧毁了所有的齐州战船,令他们记忆犹新,齐军士兵不敢大意,立刻有军官带领士兵上前盘问,岸上数百士兵十分警惕,有点提心吊胆地盯着这支船队。 “是哪里的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