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_第43章:宋王偃(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宋王偃(二) (第3/5页)

果行仁政,普天下的人都将仰起头来盼望他,要拥护他做自己的君主;齐、楚两国尽管强大,有什么可怕的呢?由此可见,宋王偃与孟子的关系其实还是不错的。不过最近两年,由于宋国攻伐滕国,使一部分儒家弟子感到不快,以至于陆续传开“桀纣再世”的谣言,抹黑宋王偃的名声,而宋王偃也是看在孟子、惠盎等人的面子上,看在儒家的名气上,才没有理会那些口无遮拦的儒家弟子。但是在心底,他自然会感到厌恶。由于蒙仲乃是庄子的弟子,且又是惠盎引荐而来,因此,宋王偃并没有在意此子在旁,领着惠盎、仇赫二人一边在校场中散步,一边就当前的战况做出讨论。讨论的事项很简单,即齐国派来了“调解”的使者,希望宋、滕两国罢战,同时在私下给宋国许诺了些好处,希望拉拢宋国背弃与赵国的盟约,转投齐国,帮着齐国牵制赵国——最起码要求宋国保持中立。而目前在宋国担任国相的仇赫,他是赵国派来的,在得知此事后,当然要劝阻宋国倒戈齐国,否则,非但赵王雍筹备攻伐中山国的计划得搁浅,甚至于赵国还要面临「齐宋」两国的夹攻之势。因此,仇赫希望宋国尽快铲灭滕国,毕竟滕国一旦灭亡,宋国的兵力便可以部署到「南湖(微山湖)」的北侧,对齐鲁两国以及齐国的薛邑造成无可估量的威胁,齐国在感到威胁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与宋国爆发战争,这就变相转移了赵国的压力,使赵国能毫无顾虑地进攻中山国,拔除这根如鲠在喉的鱼刺。但宋王偃呢,他虽然不舍得放弃即将得手的滕国,但也不希望与齐国撕破脸皮,毕竟宋国单独面对齐国还是非常吃力的,更别说还是为了赵国攻伐中山国的目的。因此,宋王偃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