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_第4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9节 (第2/12页)

永徽三年),656年(显庆元年),征服了洛沃(今阿里地区)和藏尔夏(今后藏地区)、攻灭白兰部。659年(显庆四年),禄东赞开始对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的征服,揭开了往后近两百年唐——吐蕃战争。自此之后,禄东赞长期居住在吐谷浑故地,到死也没有回到逻些城。他的儿子钦陵更是在公元670年(唐高宗总章三年)的大非川之战中大败唐军,从而确定了吐蕃人对青海区域的控制。

    不难看出,在松赞干布死后的吐蕃,噶尔家族的经营重心其实已经放在了青海的吐谷浑故地,其实这倒也不难理解。相比起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故地,主要位于青海湖周围的吐谷浑故地从事农牧业生产的条件要好得多,丝绸之路的南段和茶马古道也途径此地。而且作为一块新征服地,噶尔家族用不着担心自己的扩张会激化吐蕃贵族集团内部的矛盾,所以从禄东赞开始,噶尔家族就将自身的发展重点从吐蕃故地转移到了吐谷浑故地也就不奇怪了。而为了控制吐蕃的中央政权,噶尔家族内部就形成了赞悉若在中枢为大相,钦陵在青海统兵的二元政治结构。

    熟悉政治学的读者应该知道,贵族政治下一家独大是非稳态的,否则这家“独大”的贵族就会转变为专制王权,将权力垄断在一家一姓的范围之内,而非在整个贵族阶层内流转。而噶尔家族之所以能在两代人的时间里能够压制赞普王权,将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禄东赞、赞悉若、钦陵等个人的出色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吐蕃特有的地理状况。相比起古代吐蕃国家起家的青藏山南河谷地区,新征服的西域、青海等地,无论是农牧业、手工业、商业水平,还是交通便捷、信息往来方便程度,都远远超过其本土。换句话说,将家族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