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今天开始当戏骨 第292节 (第5/6页)
圈。 当前此人现身伦敦马里波恩路,引起记者媒体围观,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观察家报等大英主流的报纸都来了。 当前事情也是大新闻。 “格劳舒兹先生,请问为什么会将斯坦丁先生的蜡像放入伦敦馆?”卫报记者说。 杜莎夫人蜡像馆在华夏都有好多分馆,魔都、江城、雾都都有,好多明星都收到默林娱乐集团的邀请,定制蜡像,一点也不稀奇。 甚至很多蜡像做得实在抽象,成为互联网的笑点——但是,伦敦总馆却从未摆放亚洲明星。 “《视与听》上个月发布的一刊,【21世纪最重要的五十位演员】,斯坦丁排在第26位,他是榜单里年龄最小的演员。”默林娱乐集团的老总格劳舒兹先生回应。 “我们杜莎夫人蜡像馆是‘评论公众人物’,而斯坦丁先生显然是二十一世纪最值得评论的演员。”格劳舒兹先生补充。 杜莎夫人蜡像馆制作名人的蜡像,选择“定格”在什么样,本身就是一种评论。 好像蜡像馆有惊栗展区,人物定型样貌就很惊悚,而为黄白游制作的蜡像,是程蝶衣月下落泪的造型。 相机拍照声此起彼伏。 记者们有一部分是他叫来的,毕竟杜莎夫人蜡像馆要有些大新闻,才能保持热度。 黄白游在旁边站着,当记者把话筒转向他时,他回应,“很感谢这次的邀请,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技术真不错。” 这话并非完全是商业互吹,毕竟是总馆打造,还真比其他官藏要好一个档次。 “《再见,我的妾》伦敦首映,引发对京城歌剧的热潮,请问你真的会这种歌剧吗?会在伦敦西区演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