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0节 (第3/6页)
学科。” 李谕正好走过来:“应该说是个未来的学科。” 那名学生见到李谕后,立刻尊敬道:“院士先生!” 李谕看到他的正面,总感觉在哪见过,“你是学校的学生?” “并不是,”学生说,“我毕业于复旦大学,现在是中央大学的一名生物系助教,叫做童第周。” 原来是他。 李谕说:“生物的奥秘还难以侦破,因为被化学和物理学所限制。” “被限制了?”童第周不太理解。 李谕说:“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尚且没有得到验证,仪器也很难完成更加细微的观测,当然被限制。” “难道还会有比显微镜更能看到微小结构的设备?”童第周讶道。 “肯定会有,而且用不了几年。”李谕说。 童第周立马想到:“如果有人可以先发明更精细的仪器,那他不就可以轻松窥探更多生物的秘密?从而站在这个领域的前沿?” 李谕说:“的确如此。” 科技这东西,如果任其自己发展,不加干预,在一定的时间跨度里,差距绝对是越来越大的。 “所以这也是一场竞赛?”童第周说。 “可以这么理解,”李谕说,“而且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一场竞赛。” 童第周惋惜道:“那我们落后太多了。” 生物方面真心挺难追,李谕一直感觉难度颇大,只好问道:“你有没有想法早点出国留学?” 童第周说:“想自然想,可留学太贵。” 李谕最不缺的就是钱,“简单!你今年去试试考教育基金会的名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