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二? (第3/7页)
就是秦德威,秦德威本人对海禁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实在不好说。 张潮想了一会儿也表态说:“赞同。” 这个是没法反对的,首先,秦德威没有指示过松弛海禁的意思;其次,禁海目前还是朝廷官方政策,重申禁海就是政治正确,没法反对。 于是到最后,这封联名奏疏在内阁表决里,算是全票赞同。 对这个结果,严首辅丝毫不感到意外,便又继续说:“关于加大沿海府县乡兵招募的条例,也需要尽快定下,让沿海府县早做准备! 我的意见是,为了防范倭寇,每县乡兵人数可以扩大至五百人,府城所在地可以扩大至三千人! 招募乡兵花费以本地募捐为主,另外由本地卫所军器局供给兵器,乡兵每五人可以给两柄锐器!” 严阁老说的都是正事,道理也是没什么问题,其他阁臣找不到反对意见,也都赞同了。 就算秦德威本人坐在这里,也不可能反对沿海府县招募乡兵抗倭。 此时严首辅放下了折子,“年前着急的军国大事就是这些了,其它也就是礼制问题了,尤其是阁臣的礼制。” 什么叫阁臣的礼制,无非就是次序和大学士名号了。 马上要过年了,过年期间无论是朝会还是郊祀,都涉及到礼制,阁臣名分总不能还像现在这样凑合着。 之所以说是“凑合”,是因为现在内阁礼制确实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时候。 大明内阁大学士原本就是个荣誉称号性质,可以说是随便加的。 后来内阁制度成熟后,内阁大学士也就制度化了,有了明显的官阶特征。 到了嘉靖朝中前期,能给阁臣用的殿阁大学士名号一共有五个。 从低到高分别是东阁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