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节 (第2/7页)
朱翊钧热情的将他迎进院子,又吩咐人去准备酒菜,这才坐下来,翻阅他的书卷。 因为还没有刊印,这些都是手稿,封面写着《本草纲目》。 朱翊钧虽然不通医理,但看过一些相关书籍。尤其是本草,人命关天,药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历朝历代,都会动用全国之力官修本草。大明也曾修过,在弘治年间,由当时太医院院判刘文泰主持编纂《本草品汇精要》,现在就藏于宫中。 况且,本草类书籍,一般都是在前人的著作基础上,进行增补,像拼积木一样,一块一块越拼越多。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光看名字就知道,与别人不同。“纲目二字”体现出分类和逻辑。 朱翊钧一边翻看,李时珍一边给他介绍:“数十年行医及查阅古典医籍,我发现历代本草书中皆存在不少错漏,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新的本草书籍,将错误的纠正,重复的删除,遗缺的补上。这也是家父临终前的遗愿。”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宋代官修本草,我以此为蓝本,参考八百多部典籍,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性状与生长情况,前代医家众说纷纭。 “例如远志,陶弘景说它是小草,像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人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嘉靖四十四年,我多次离家,外出寻药,从湖广、到江西,从南直隶,到北直隶,再到关外,到访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这里,只是我这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