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9节 (第2/6页)
有些硬,有些滑,很有韧性,不易损毁。 现在国库白银储备充足,可以用作准备金,以保证其信用,不会出现一夜之间,变为废纸的情况。 太祖高皇帝企图利用帝国的威信,强制推行宝钞,给官员发放俸禄、给军士发放军饷,收取税赋却只要银钱和实物,导致百姓根本不敢收这东西,大明宝钞形同虚设。 朱翊钧吸取教训,明年先在顺天府范围内,小规模试用。官员的俸禄、军士的军饷,一半分三份,禄米、白银和宝钞各一份。百姓缴纳赋税,可以选择白银,也可以选择宝钞,地方官必须大力宣传宝钞。 当然,光是这样,力度还不够。需要百姓切实体会到了用宝钞的便利,才会主动忙着朝廷宣传。 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一条鞭法”虽然杜绝了地方官吏层层剥削,但白银取代实物缴税,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火耗。 百姓缴税交的都是碎银,官府收上来,需要熔化重铸为银锭,再上交国库。金属融化再重铸的过程,会有一定的折耗,这就称之为火耗。 考成法给地方官吏制定了任务,必须实收多少碎银,地方官吏也不会倒贴,这个火耗当然就要在征税的过程中,向老百姓加征。 于是,无良官吏就在其中发现了生财之道,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部分就归他们自己。 江南富庶之地,赋税多,一两银子也就加征一二钱火耗,偏僻州县,火耗能达到三四钱。 秋天征收赋税的时候,就有不少官员向朱翊钧提过此事。这就是平白给百姓增加负担,富庶地区,一二钱也就算了,那些偏僻地区,本来就穷,还要多征四五钱的火耗,这和以前被层层盘剥有什么区别。 若是以后遇到个天灾人祸,粮食收成不好,地方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