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0节 (第3/7页)
改他们一县承担。 有的干脆装傻:不知道,不清楚,跟我们县没关系,这个“丝绢”税爱谁缴谁缴,反正我不缴。 歙县则一口咬定,这是以徽州府的名义上缴给南京承运府的税,那就应该六县均摊,不能只让一县百姓承担高额税赋。 一时间中水纷纭,各县乡绅纷纷动用关系,在朝中为官的同乡之间奔走。 朱翊钧问冯保:“这笔赋税对于百姓来说真的太重了吗?以至于他们要造反。” 冯保向他解释:“这与人口相关,江南富庶之地有的县人口能达到二十万,有的十多万,少的也有十万左右。” “每年六千余两白银,出去老弱妇孺,摊派给几万人,确实有点多,但如果是六个县均摊,则会大大降低税赋。” 这个道理很简单,账朱翊钧也汇算,他只是对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成本、当地物价水品没有概念。 朱翊钧说道:“那朝廷能不能把这项税银……免了?” “当然……可以。”冯保笑了笑,小太子有这个想法,他既惊讶又感到欣慰。 “但,现在不能。” 朱翊钧歪头:“怎么说?” “任何国家和地区,无论贫富大小,税收都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制定符合国情和民情的税制,适当减免,给予鼓励政策, 但不能取消。” 朱翊钧很聪明,一点就透:“是,我们还要和鞑靼、倭寇、女真、叛军打仗呢,没钱怎么打。再说了,全国有那么多府、县,免了这个,不免那个,大家闹起来,那就乱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