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1节 (第2/6页)
回权力中心的希望。 朱翊钧聊得意兴阑珊,最后说道:“徐阁老,你说说,建国支出大明一年的税收是多少。” 徐阶在朝为官多年,这些数据早已烂熟于心:“永乐鼎盛时期,最高可达二千二百万两白银。若遭遇天灾,最少也不低于一千五百万两。” “英宗游历土木堡之后呢?” “土木堡之变”乃是大明之耻,历代皇帝和大臣都对此讳莫如深。 朱翊钧不一样,他一点不忌讳,时常把英宗的光荣事迹挂在嘴边,说这叫知耻而后勇。 徐阶低头:“正统之后税收减半,到嘉靖初年,维持在六百到八百万两。” 朱翊钧又问:“嘉靖后期是多少?” 这里,徐阶没有像之前,用一个区间来表示,而是给出了明确的年份:“自嘉靖二十九年,到嘉靖四十一年,均不足四百万两,最少时,不足二百万两。” “四十一年之后呢?” “之后大约在四百至六百万两左右。” 这个时间分界点正是徐阶代替严嵩,成为内阁首辅。 再往后,朱翊钧也不问了,因为徐阶也回老家了。 其实李春芳做首辅那几年,国家税收渐渐开始有了起色,但那要归功于为改革做铺垫的高拱和张居正。 朱翊钧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徐阁老知道去年的税赋是多少吗?” 徐阶又立刻躬身:“老臣归乡多年,对于朝中机要,并不知情。” “哈哈~”朱翊钧爽朗一笑,“徐阁老不是外人,我告诉你也无妨。” 说着,朱翊钧便竖起一根手指。 徐阶看到这一数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