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四十二章 前奏 (第2/7页)
。而十只纵火箭就需要至少一斤火药,一发陶蒺藜要用三四斤,一发木炮更是要接近十斤。联盟三个月的火药产量,只能制造三万只纵火箭,凑出八百发陶蒺藜,打出三五百发木炮。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多,其实只够一场大规模战役的消耗。如果是攻城战,消耗的火药还要倍增。这里还没有计算上损耗,遗失,和走火。通常而言,火药的非战斗损耗也会有两三成以上。 修洛特回忆起历史与现实。在这个火药武器兴起的时代,火药产量最高的应当是大明,年产至少数百万斤,其次应当是奥斯曼,也是年产百万斤级别。而对于新兴的西班牙,火药年产大约只在十数万斤,不过产能在迅速地增长。 大明帝都建立有六处火药厂局,尤其以王恭厂最为出名,在后世留下了不解的悬案。“每五日,京营三大营共领火药三千余斤”。王恭厂日产火药至少六百斤以上,拥有三十到五十名工匠,数十名民夫,生产效率明显远超于联盟。 奥斯曼帝国同样在大量兴建火药工坊,来满足庞大的战争消耗。早在1453年君堡之战,一个多月内,围城方的普通火炮就消耗了5-6万斤火药,并发射了大约5000发炮弹。而可怕的乌尔班巨炮每炮需要火药数百斤,可以把500公斤的炮弹射到1英里远,装填长达数小时,需要数十人一同装弹。 一年后的1484年,西班牙王国的费尔南多将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设立王国军械厂。随后在1487年马拉加城的围攻中,动用了数十门火炮,连续轰击城堡数月。很快,西班牙便会成为天主欧洲生产火药最多的国家。而随着西班牙“大方阵”的成熟,它也会拥有最多的火枪手。 “埃斯科,现在每日的土硝产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