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兹特克的永生者_二百四十五章 天下田产与军功授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四十五章 天下田产与军功授田 (第2/11页)

改革必须极其谨慎,不然恐怕就是商鞅的下场。

    直到此时,他拥有了湖中之地作为封国,掌握了忠诚与强大的军团,才重新把计划书拿了出来。塔拉斯科的旧贵族们大多在战争中毁灭,剩下的也人微言轻、无力抵抗。王国的旧有秩序土崩瓦解,犹如一片崭新的白纸,他也真正有了从容设计新体制的机会!

    修洛特一边沉思,一边打开书册。书册的前几页都是关于田亩产出的记录和规划。只有理清田制,通晓田亩产量与劳动力消耗,才能明确不同等级武士、贵族们的权利与义务。简而言之,就是什么等级,应该封多少田地,分几个种田的农奴,出几个出征的战士。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一石半。”

    少年王者翻开第一页,看着自己努力回想起的记忆。这是战国时期李悝对农业的估算。这里面的一石约为20公升,装谷物24斤。而战国亩小,三亩半才等于一市亩。所以在秦国授田的年代,黄河流域的好田,一年一收,一个丁壮耕作5-6亩,平均每市亩产量为120多斤。

    而接下来,修洛特划动手指,第二句话就是“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这是魏晋时期的记载,此时一亩半为一市亩,一斛约为战国的半石,即12斤。也就是说,一市亩上等田地,产量为180斤。

    所以,在整个秦汉授田时期,黄河地区的田亩产量,最高在120-180斤之间。而秦地缺水,土地多为中下的田亩,产出会更少上许多,也就一百斤上下的样子。秦汉时期农业技术还未发展起来,南方尚未开发,实际上单位亩产与湖中之地的米尔帕相比,还要少上许多。军功爵中的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